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「善終,放下的幸福」法鼓山臺南分院舉辦座談

臺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,善終議題備受關注。2023年7月22日下午臺南分院禮請法鼓山文化編輯總監果賢法師及「放下的勇氣——安寧病房的生命故事」一書口述者張寶方、採訪撰文者張靜慧,共同與談「善終,放下的幸福」。共150多人齊聚分院大殿,聆聽這場深具佛法智慧的生死議題。張寶方以書與每位聽眾結緣,充實大家的心靈。


在座談會開始前,主持人果賢法師介紹甫接任臺南分院的監院常湛法師。法師原任新竹精舍副寺,執事交接就體會到「放下的幸福,需要更大的提起」。果賢法師也提到自己於民國86年8月,與師父來臺南分院採訪,被師父的行儀感動,回去一個月後出家,所以對臺南分院有很深刻的體會。她感恩寶方及靜慧兩位居士成就今天的座談。


果賢法師指出:老、病、死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課題,是父母、子女都要做的功課。她以本書目錄的三篇大綱提問:如何善用智慧陪伴臨終病人或失智長者?如何協助病人釋懷心事,鼓起勇氣告別?面對生命的種種遺憾,如何圓滿的祝福?她請靜慧談談撰寫本書緣起並導讀重點內容,隨後讓寶方居士補充說明,讓大家深入個案,體會當時情節。


靜慧於2013年在德貴大樓聽到臺中榮總志工隊長張寶方的演講深受感動,直到三年前與寶方相約爬山,在高山上發願由寶方口述、她來撰寫。願力不可思議,感謝法鼓文化的促成,10年前的種子今年開花結果,原人生雜誌連載的文章終於集結成冊。


寶方娓娓道來一則則安寧病房真實的生命故事,啟發我們珍惜此生,把握機會精進修行。她無畏於癌末病人傷口及分泌物所散發的難聞氣味,深入安寧病房關懷患者及家屬。這項非常人能做的安寧療護工作,她以虔誠佛教徒身分一做就是三十多年,在志工路上獲獎無數。無怨無悔,難行能行,慈悲願力,堪稱人間菩薩。


寶方的初心來自於23歲時,父母在三個月內相繼往生,她心痛無法協助父母臨終減輕痛苦、無法再盡孝道而覺得懊悔、挫折,內心有難以言喻的悲痛。一次情緒潰堤爆哭,陌生人貼心的提醒,遞上一杯熱開水,即時回饋溫暖,讓她非常感恩,也體會到光鮮亮麗的背後,藏著許多複雜的情緒。走過哀傷後,寶方發願到安寧病房當志工,幫助無助的病患與家屬。


「雖然生命的長度難以延長,卻可以用接納的態度來拓寬生命的廣度」,寶芳幫助人們跨越生死徬徨,串連起愛與希望。在服務過程中覺察到自己身心俱疲、熱情耗竭時,為了磨練愛心,她甚至前往印度德雷莎修女的垂死之家接受震撼教育,讓助人的動力繼續湧現。工作中遇到挫折時,以發願啟動自己的心力,重新出發,所以能持續走到現在。


如何讓自己善終?法師勉勵大家好好活著,依佛法而行,從宗教信仰中培養善念與祝福,不與人結怨,懂得原諒、尊重他人就能善終。學習聖嚴師父對生命的態度,不求死、不等死、不怕死。真正的勇氣,是面對生死時,能與自己和解,放下此生,歡喜的迎向未來。書中的生命故事,讓我們學習善生、善別和善終的智慧。法師也推薦師父的著作「美好的晚年」、「幸福告別」及「生死五十問」等書,師父是我們面對生死的典範,他送給我們很多禮物。


有信眾提問讓肝癌的父親聽念佛機,是否能讓他接受佛教。寶方表示善巧的引導與陪伴、觀察很重要。近年遭逢父母及兄長相繼往生的凃藻芬聽了演講特別有感,她分享:「臨終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問題,聽著寶方師姐陪伴病人的經驗,既感動又有很多的省思。如何幫助自己和親友善終?如何更有包容的心?如何讓自己願心不退?在這場演講中得到很多啟發」。


臺南分院表示,除了例行共修之外, 8月、9月還有各種佛法課程、講座及中元報恩法會等,相關訊息歡迎電洽知客處06-2206329或上臺南分院官網 https://tainan.ddm.org.tw/ 查詢。


文:蘇麗文
圖:陳慧玲、許常修

相關圖片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