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心地莊嚴--法青水陸送聖菩薩行


心地莊嚴--法青水陸送聖菩薩行

感恩、報恩,奉獻利他;一路初心,永為佛種。──方丈和尚普請開示

過程即是結果,當下即是全部

  英國玄學派詩人John Donne(1572-1631 )曾說:「No man is an island, entire of itself. Each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, a part of the main. Send not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, it tolls for thee.」換言之,有人找你談話,必然有其因、緣以及意義,當下不好好把握,錯過了就沒有了!各地區法青交流過程中,一席話令我猛醒:「在日常生活中,依著『南無阿彌陀佛』送聖節奏與步伐,享受『後念不生,前念自絕』的當下,整個人煥然一新」。峻榮師兄的心得分享恰似洪鐘初叩,振聾發聵。

  送聖隊伍浩浩蕩蕩宛若遊龍;一路上,大眾悉心唱誦「南無阿彌陀佛」聖號,假戒慎虔誠的音聲,恭送四聖乘雲返駕,敬領六凡往生淨土,並至誠祈請諸菩薩憐念眾生,回返娑婆,利樂有情;剎那間,心香遍熏三界二十八天。此時此刻,或許是上天教我放輕、放慢腳步,諦聽周遭的聲音,感覺周遭的喜、怒、哀、樂,而當下這一體驗,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的機會。行進中,體察「精進」絕非暴虎憑河,感情用事,而是循序漸進,努力不懈,從而將在法鼓山教習「身在哪裡,心在哪裡;清楚放鬆,全身放鬆」的觀念與方法,於其間反覆琢磨,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。

借菩薩香花,修己身福慧

  無論是日常生活中或職場上,每個人只看事情的結果,從不查問事情的始末。起居瑣事不同於電影情節,真得很難讓人逐一釐清個別真相。有鑑於此,依循果慨法師「三發模式──發生、發現、發展」爬梳己身知見:一如提婆達多之於佛陀,逆行菩薩亦是同行善友。

  送聖隊伍排班演練,偶爾因見解相左而使我氣惱;我應否為此陷己身於情緒流沙之中,乃至放任心中一齣接一齣的戲劇連番上演?抑或在任何地方,見到任何人,選擇坦白承認自己的錯誤,誠實面對自己的不足,且如禮佛般,身段柔軟地接待人、事、物:「我能夠使他得到什麼利益?我能夠使他有點什麼希望?他需要的是什麼?」,並細膩地應對當責(Accountability)課題:不僅完成交辦事務而已,但凡面對各式教人百口莫辯的情緒勒索,仍舊心如止水,安忍、接受、包容一切,甚而微笑以對,使諸宜從容就緒。

  《大寶積經》有詩偈言:「修慧不修福,羅漢托空缽;修福不修慧、香象掛瓔珞;福慧兩足尊,無上正等覺」。學觀音,做觀音,涵泳四攝六度,將佛法運用在生活中,幫助自身和我所遇見的每一個人:照顧好身心,保持身心的平穩與安定。

我在哪裡,淨土就在哪裡

  大悲心水陸法會第二天,承蒙因緣和合,得參與臺南分院大壇連線共修。誦至「有一餓鬼形狀醜惡」諸語,悲悲切切,玩味再三。「餓鬼」現身說法,促使我了解修行要義。學佛立意絕不是為了成為「學佛怪人」──拿自己的鞋子叫別人穿上,把別人的問題變成自己的問題──形同搬石頭砸自己的腳。實應自日常起居入手,聞、思、修、證,止惡行善,敬慎身口意三儀,成為「心的主人」,以近有德。禮儀三百,威儀三千,雖不足式範,亦足以動人。

  對會眾而言,八天七夜的精進共修已然在12月3日畫下句點;對我來說,「圓滿」不是句點,這一刻的圓滿是下一刻的開始!祈願:從八天七夜到八分七秒,乃至分分秒秒,語默動靜不離「八正道」、「七菩提分」。藉茲弘揚佛法,為人間帶來溫暖,讓人人都能身安、心安、家安、業安,家國社會得浸淫在真正可靠且究竟的平安之中。

佛法在世間, 不離世間覺

  信步D.I.L.A.大願橋上,凝望騰雲彷彿爐香翻湧,密雨好似紗幔隨風飄蕩,耳際猶縈迴果悅法師詞情懇切地為法青送聖義工宣說【10年傳師願】「法鼓山『大悲心』水陸法會」的意涵,憶起「將水陸法會回歸佛法本質,更是聖嚴師父推動法鼓山理念的具體展現」一語,頓時同理李聃慨嘆:「知我者希,則我者貴」,教我淚濕衣襟。自出生至老死,我們不會一直輕鬆愉快,我們只消克服真正令人絕望的處遇,便能幫助我們下定決心和增強毅力;能決定你的世界是晴是雨者,唯獨自己的心。

  法鼓山是一個學習的團體,也是一個鍛鍊身心的空間。學習,不只是做,尚須反思你所做的事;鍛鍊,不一定變得很強,而是越來越清楚自己的樣子。銘記「法鼓山的共識」,涵養宗教情操,猶如南針在抱,在前方蜿蜒漫漫的路上,指引你到達想去的地方。

  悲憫蒼生罹苦而興起宗教情緒,尚需時間鍛造、淬礪,直至昇華為「宗教情操」,方得以化悲心為力量,轉煩惱成菩提。法青交流夜裡,常提法師嘗如是說:「人生這麼苦,我多麼希望把眾生的幸福提起來;出家前、出家後發的願沒什麼太大的改變,而是越來越清楚!」唯有清楚,你就越能,像水一樣流進來,再流出去,滋潤自己,也潤澤他者,這便是「慈悲沒有敵人,智慧不起煩惱」:仁者無敵。如《普賢行願品》云:「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,因於眾生而起大悲,因於大悲生菩提心,因菩提心成等正覺。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,若根得水,枝葉華果,悉皆繁茂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,亦復如是,一切眾生而為樹根,諸佛菩薩而為華果,以大悲水饒益眾生,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。」

文/台南法青 蔡演續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