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網站導覽
選擇語系
简体中文
站台檢索
關於法鼓山
創辦人聖嚴法師
單位簡介
入寺須知
交通資訊
聯絡我們
活動總覽
近期活動-
活動查詢
活動報導
心得分享
活動相簿
下載專區
線上專區
護持
護持捐款
光明燈
雲端祈福
全球事業體
法鼓新聞
四眾編號查詢
活動報導-
首頁
活動報導-
本來無一物的智慧心法 臺南分院果醒法師主講《六祖壇經》
回上一頁
友善列印
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若您無法使用字級縮放功能,請改用鍵盤 "Ctrl" + "加號鍵" 或 "Ctrl" + "減號鍵",來放大或縮小字級。
分享:
分享到我的Facebook
分享到我的Twitter
分享到Line
分享到我的Plurk
分享到新浪微博
分享到Telegram
複製
當SCRIPT關閉時,請點選以下連結.
Facebook
twitter
Line
Plurk
新浪微博
新浪Telegram
本來無一物的智慧心法 臺南分院果醒法師主講《六祖壇經》
2021-03-17
活動報導
佛學
座談
「好的,不喜歡;壞的,不討厭」、「心中的媽媽,不是媽媽」,還記得以上琅琅上口的禪語嗎?創作這幾則禪語的果醒法師,帶著莊嚴的招牌笑容,於
3
月
14
日上午
9
點至下午
4
點,
來到法鼓山臺南分院主講:「六祖壇經的智慧心法」為第一堂課,共有三次課程,此次課程採用實體課程與線上直播同步。
果醒法師以「定慧一體:無念、無住、無相」為題,就《六祖壇經》文本,穿插古今故事,並回應信眾提問。以例證詼諧妙語,殊勝說禪博得滿堂彩。
果醒法師援引書中的〈定慧品〉,開宗明義闡示:甚麼是「無念」為宗?果醒法師表示從「記憶」入手是絕佳的方式。無論記憶中好事或壞事,人一但貪愛美好的回憶,或被回憶的壞事閉鎖在瞋癡的囹圄中,就如同掉進漩渦逐步下沉,很難脫困。這是因為〈定慧品〉云:「前念、今念、後念,念念相續不斷」,所以在妄念紛飛中,很難解脫好壞記憶的纏縛。
禪宗初祖菩提達摩法偈云:「吾本來茲土,傳法救迷情,一花開五葉,結果自然成。」菩提達摩傳法之目的,是為了普渡眾生解脫迷情。過去,不懷念、不懊惱;現在,念念無住;未來,不擔心。
甚麼是「無住」為本?眾生於日常生活中,往往心隨境轉、心隨境住。常人將「身體」視為「我」,塵勞奔波就為了滿足生存、生活需求的「我」,終日追逐顛倒夢想,樂此不疲。無論生者或亡靈,之所以產生諸多煩惱,大多來自於執著,若能於諸法上念念不住,返自空性。
甚麼是「無相」為體?絕非所有事物皆為假,而是凡成相的事物,無一永恆不變,皆暫時性存在而已。不執相亦不執無相,乃真正看透「無相」者。
惠能大師於《壇經》〈定慧品〉提到:「一行三昧者,於一切處,行、住、坐、臥,常行一直心是也。」又引《淨名經》云:「直心是道場,直心是淨土」。」透過「定慧一體:無念、無住、無相」的解行雙修,能打開如燈般的「直心」,以如光的智慧,照亮轉化不安恐懼等幽暗情緒。聖嚴法師曾以《壇經》所言:「瞋愛不關心,長伸兩腳臥」,示勉大眾。事情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,「本來無一物」,不惹塵埃,心中無罣礙。生活即道場,平安又自在。
文:陳昭昭
圖:陳德坪、雷貞貞
更新日期:2021-03-17
瀏覽人次:883
TOP
關鍵字
首頁
關於法鼓山
創辦人聖嚴法師
單位簡介
入寺須知
交通資訊
聯絡我們
活動總覽
近期活動-
活動查詢
活動報導
心得分享
活動相簿
下載專區
線上專區
護持
護持捐款
光明燈
雲端祈福
全球事業體
法鼓新聞
四眾編號查詢
網站導覽
Language
简体中文
社群
Facebook
Line